实习报告 | “说了正确的废话”,你是这样的咨询师吗?

2018-06-05 19:45:55562

☆ 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,在最后实习的阶段,学员对所学进行整合和实际运用。实习过程必须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。

☆ 本文内容节选自1879计划首期班学员的实习心得报告,其中省略了描述个案的部分。

☆ 希望为各位业内朋友提供参照。

实习学员:曹均学(北京首期班学员)

实习基地:重庆市江津区曙光心理咨询中心(1879计划实习基地)

督导老师:吴丽娟(美国奥瑞冈大学谘商心理系博士,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兼任教授,台湾辅导学会常任理事。学术专长为心理治疗、督导、心理辅导与心理卫生。)

实习以来,我做了几十人次的个别心理咨询,成功的有,失败的也有。在此,感谢那些来访者,也感谢1879计划所有的老师。——曹均学

实习专案时数基本资料:

1.个别咨询共计15案,40人次

2.小团体咨询名称:青少年的快乐成长,共计40小时

3.专业督导:吴丽娟,共接受督导8小时

在实习过程中,我越来越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,还有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无力,这不是谦虚而是事实。有些个案的问题,我处理起来得心应手;但有些个案的问题,的确让我束手无策。

在我实习期间,家长个案是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。孩子有了问题,家长心急火燎的来找我。同样身为家长的我,特别能感同身受,所以打心眼里想帮助他们。但是来做咨询的时候,孩子的问题真的已经很严重了。

普通民众对心理问题(疾病)的认识还很不足甚至是空白,往往是看到孩子的行为真的有别于常人了,才想到给孩子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。但这时候,孩子的问题可能早已经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了。

无奈,是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,心理咨询师的能量也很有限。如果个案自己不愿意改变,或者抗拒改变,只靠咨询师是没有办法转变情况的。

第二个很重要的心得是,共情在咨询中的位置太重要了,同样需要信心和耐心。虽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老师反复强调了重要性。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,才知道难度。

在我刚开始做咨询时,我的一个来访者对我说,“咨询师你说的很对,都说到点上了,但是我还是很不好受,我觉得你说了一些正确的废话”。

生活中也有不少说着正确的废话的人。他们会说一大堆正确的心理分析,又或者是社会分析,但听的人通常是会很排斥的。就像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、恋人或另一半说,“我是爱你的,我是在为你考虑,你需要这样去做,这样你才会被社会认可接纳”。 但是孩子或者另一半的感受,被完全被忽略了。人们通常认为,你向我诉苦,只要我给出了解决办法,你就应该好了,说出共情的话,是一件很困难的事。 

这就像,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,我会想要找人吃饭、闲逛,如果这时有人告诉我,应该要怎么做,我会感觉更失落,因为这等于在重复体验不被理解。每重复一次不被理解,就在重复一次失落和孤独无助。 

其实人们更需要的是平静地被接纳,等他们自己讲述。因为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很多很多...... 

咨询师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导师,去指引或建议来访者做什么和怎么思考。咨询师要做的仅仅是陪伴,平静地接纳,让他们感受到安全,让他们去讲述自己的想法,让他们去发掘自己的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能。

第三个心得是,我作为咨询师,“碰问题”的信心提高了

在没有加入1879计划之前,我做心理咨询大多采用心理学的普及,讲一些肤浅的心理学理论,或者用老百姓常见的聊天的方式。

加入1879计划学习之后,我学到了更多的共情、同理、接纳等重要的咨询基本功。我在做个案时,也比较倾向于运用共情,同理。我因此得到了很多来访者的好评,有来访者说我是一个好人。

但是,有些来访者咨询几次后就不来了,觉得困惑没有得到帮助。经过吴丽娟老师的督导后,我领悟到咨询不只是共情,不只是要当个“好人”,是要敢于碰问题,敢于把问题拉到台面上来讨论。

也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敢于碰问题,来访者的困惑才能走出迷雾,否则双方都在回避,也只走到了“看山是山”的表面第一层。我现在越来越有勇气,敢于碰问题。

第四个心得是,实习帮助我看清了欠缺的理论实务。回顾8次的心理咨询督导,在与吴老师讨论中,深感自己咨询理论的不足。

比如在第4次督导的个案中,一位父亲要自己长期呆在家,让儿子出家门工作。在这个个案中,我用人际历程的相关技术进行咨询,在对父亲进行工作时,始终有一种让父亲看到自己的不足,让他去帮助儿子走出家门的做法。

接受督导后,深感我的工作方式,与这位父亲要求儿子的方式几乎一样,没有提供修正性经验,对人际历程的运用非常不熟悉,掌握不准理论。在这个个案中,我很难找到突破口。

还比如在第7、8次督导的个案中,我的内心其实对个案外婆的强势、霸道、专横并不认同,也不接纳,但又出于咨询师的身份,表面上共情。结果时间长了,来访者就看出来了。

当然,这是我的“反移情”,我还需要在未来更多的觉察自己,处理好我个人的成长议题。经吴老师督导后,我才知道该怎样“内在聚焦”,这个个案提到的是婚姻家庭问题,我却有种谁对谁错的先入观念,才明白不是“先有鸡后有蛋”。

家庭不是谁对谁错,家庭治疗的理论是互动论,而不是因果论。家庭的问题是互动出来的,而不是因为某个人、某件事而导致的家庭矛盾。

诸如这些咨询理论和对理论的深度理解,我非常欠缺。经过实习和督导,我更看到了自己理论与实务的不足。咨询师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,即使从1879毕业,也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

实习专案时数基本资料:

1.个别咨询共计15案,40人次

2.小团体咨询名称:青少年的快乐成长,共计40小时

3.专业督导:吴丽娟,共接受督导8小时

在实习过程中,我越来越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,还有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无力,这不是谦虚而是事实。有些个案的问题,我处理起来得心应手;但有些个案的问题,的确让我束手无策。

在我实习期间,家长个案是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。孩子有了问题,家长心急火燎的来找我。同样身为家长的我,特别能感同身受,所以打心眼里想帮助他们。但是来做咨询的时候,孩子的问题真的已经很严重了。

普通民众对心理问题(疾病)的认识还很不足甚至是空白,往往是看到孩子的行为真的有别于常人了,才想到给孩子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。但这时候,孩子的问题可能早已经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了。

无奈,是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,心理咨询师的能量也很有限。如果个案自己不愿意改变,或者抗拒改变,只靠咨询师是没有办法转变情况的。

第二个很重要的心得是,共情在咨询中的位置太重要了,同样需要信心和耐心。虽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老师反复强调了重要性。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,才知道难度。

在我刚开始做咨询时,我的一个来访者对我说,“咨询师你说的很对,都说到点上了,但是我还是很不好受,我觉得你说了一些正确的废话”。

生活中也有不少说着正确的废话的人。他们会说一大堆正确的心理分析,又或者是社会分析,但听的人通常是会很排斥的。就像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、恋人或另一半说,“我是爱你的,我是在为你考虑,你需要这样去做,这样你才会被社会认可接纳”。 但是孩子或者另一半的感受,被完全被忽略了。人们通常认为,你向我诉苦,只要我给出了解决办法,你就应该好了,说出共情的话,是一件很困难的事。 

这就像,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,我会想要找人吃饭、闲逛,如果这时有人告诉我,应该要怎么做,我会感觉更失落,因为这等于在重复体验不被理解。每重复一次不被理解,就在重复一次失落和孤独无助。 

其实人们更需要的是平静地被接纳,等他们自己讲述。因为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很多很多...... 

咨询师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导师,去指引或建议来访者做什么和怎么思考。咨询师要做的仅仅是陪伴,平静地接纳,让他们感受到安全,让他们去讲述自己的想法,让他们去发掘自己的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能。

第三个心得是,我作为咨询师,“碰问题”的信心提高了

在没有加入1879计划之前,我做心理咨询大多采用心理学的普及,讲一些肤浅的心理学理论,或者用老百姓常见的聊天的方式。

加入1879计划学习之后,我学到了更多的共情、同理、接纳等重要的咨询基本功。我在做个案时,也比较倾向于运用共情,同理。我因此得到了很多来访者的好评,有来访者说我是一个好人。

但是,有些来访者咨询几次后就不来了,觉得困惑没有得到帮助。经过吴丽娟老师的督导后,我领悟到咨询不只是共情,不只是要当个“好人”,是要敢于碰问题,敢于把问题拉到台面上来讨论。

也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敢于碰问题,来访者的困惑才能走出迷雾,否则双方都在回避,也只走到了“看山是山”的表面第一层。我现在越来越有勇气,敢于碰问题。

第四个心得是,实习帮助我看清了欠缺的理论实务。回顾8次的心理咨询督导,在与吴老师讨论中,深感自己咨询理论的不足。

比如在第4次督导的个案中,一位父亲要自己长期呆在家,让儿子出家门工作。在这个个案中,我用人际历程的相关技术进行咨询,在对父亲进行工作时,始终有一种让父亲看到自己的不足,让他去帮助儿子走出家门的做法。

接受督导后,深感我的工作方式,与这位父亲要求儿子的方式几乎一样,没有提供修正性经验,对人际历程的运用非常不熟悉,掌握不准理论。在这个个案中,我很难找到突破口。

还比如在第7、8次督导的个案中,我的内心其实对个案外婆的强势、霸道、专横并不认同,也不接纳,但又出于咨询师的身份,表面上共情。结果时间长了,来访者就看出来了。

当然,这是我的“反移情”,我还需要在未来更多的觉察自己,处理好我个人的成长议题。经吴老师督导后,我才知道该怎样“内在聚焦”,这个个案提到的是婚姻家庭问题,我却有种谁对谁错的先入观念,才明白不是“先有鸡后有蛋”。

家庭不是谁对谁错,家庭治疗的理论是互动论,而不是因果论。家庭的问题是互动出来的,而不是因为某个人、某件事而导致的家庭矛盾。

诸如这些咨询理论和对理论的深度理解,我非常欠缺。经过实习和督导,我更看到了自己理论与实务的不足。咨询师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,即使从1879毕业,也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